推广 热搜: 松香  五金配件  打标机  陶瓷透水砖  硅碳棒  电钢琴  滤芯  线夹  弯管机  气动球阀 

打造特色专业 拓岗“不愁就业” 武汉东湖学院培养学生带着本领进社会

   日期:2025-10-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浏览:192    免费发信息网   http://www.hao525.com/
核心提示:打造特色专业 拓岗“不愁就业” 武汉东湖学院培养学生带着本领进社会像周际、莫尔琴这样的“就业牛人”,在武汉东湖学院并不少见。武汉东湖学院校长李冬生表示:“专业是高校的办学基础,加强专业建设是加快学校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优化人才培养的关键。原来,武汉东湖学院是湖北省首批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3所本科院校之一,与奇安信集团(原360企业安全集团)合作办学。

打造特色专业 拓岗“不愁就业” 武汉东湖学院培养学生带着本领进社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通讯员 张丽

近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武汉东湖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新闻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鲜明,就业前景光明!”武汉东湖学院校长李冬生说,学校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就业创业上和企业协同发力,提升校内的教学水平、拓展实践渠道,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学生们带着本领进社会,大学教育才能让他们终身受益。

强化专业特色 学生就业“走好又走远”

该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周际,一毕业就入职携程技术中心后台开发工程师,年薪30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莫尔琴1688批发网,大四上学期就被知名企业聘为电子商务运营总监,后进入京东工作打造特色专业 拓岗“不愁就业” 武汉东湖学院培养学生带着本领进社会,现创办莫拉拉商学院,被誉为现实版的杜拉拉。像周际、莫尔琴这样的“就业牛人”,在武汉东湖学院并不少见。

除了“高薪就业”外,还有许多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

生物技术专业校友陈炜,毕业时被欧盟“伊拉斯谟”高级硕士计划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全球共录取20人,中国仅2人),攻读应用生态学联合硕士学位,后取得博士学位,现担任德国普林斯宝公司董事长;英语专业毕业生王舜泽,考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法学专业学生李诗,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大学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武汉东湖学院校长李冬生表示:“专业是高校的办学基础,加强专业建设是加快学校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优化人才培养的关键。”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本科专业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相关部署。除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文法学院新闻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外,学校申报增设的动画、金融科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3个本科专业也成功获批。

深化校企合作 学生实习就业“走直路”

在汉高校学生离北京冬奥会的距离有多远?在地图上,是1100多公里,但在武汉东湖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大四学生徐恺成、曾逸彬、王煨和洪朗烽眼里,是一条网线的距离。

北京冬奥会期间,4人均被北京冬奥会网络安全工作协调小组核心系统保障组聘任为“冬奥网络安全卫士”。谈及此,4人难掩骄傲:“能为冬奥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很自豪!”

这份聘任书是如何获得的?

原来,武汉东湖学院是湖北省首批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3所本科院校之一,与奇安信集团(原360企业安全集团)合作办学。作为北京冬奥会第三方网络安全服务商,奇安信集团公开招募“白帽子”(修补网络漏洞并抵御网络攻击的人),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企业向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发出招募邀请。

4人介绍,在执行冬奥网络安全任务时,他们参与处置网络攻击行为武汉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牛人介绍,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能力,也会携带这份收获前行,在新的天地开创自己的未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学校要求各学院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无缝对接,已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58项。

如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共建实验实训中心;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和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设定向班;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与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智垒电子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建立“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保护及活化工作的应用”合作平台;文法学院与咸宁市人民法院、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湖北影广传媒等十多家单位长年开展实习生学习交流活动等。

武汉东湖学院党委书记湛俊三介绍,学校正通过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等重要抓手,积极贯彻落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全体校领导、各二级学院负责人主动走访用人单位,争取为每位毕业生提供多个对口岗位选择。

优化创新创业 学生成长成才“多样化”

大学4年,盘点自己在各类比赛中获得的奖项时,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蔡正传“淡定”地报了个数:“11个”;机电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蔡亲玮收获23项省级以上竞赛奖项和11篇学术论文;学生莫泽明荣获29项省级以上奖项,发表4篇学术论文……以比赛促实践,以科研促成长,正成为该校学生职业规划的新选择。

通过实践,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胥惟驭更是将创意做成实实在在的事业。通过学校第五届创业基地选拔赛,入驻大学生创业基地,公司成立不到3年武汉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牛人介绍,年营业额已达200万。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李辉,在校期间,申请国家专利29项,毕业后创办湖北鸿齐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年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

“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了解到创业政策114信息网sitemaps,积极争取、亲身实践。”胥惟驭说,创业实践中获得的能力,让她更有底气走入社会,迎接挑战。

近年来,该校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全国范围内比赛,获奖超过200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54篇,申请专利并获受理328项,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11项。

“比赛、科研对学生的专业水平、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是很大的锻炼,最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每位学生也能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开拓自己的精彩人生。”湛俊三说。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如侵犯您的权益或不适传播,请邮件通知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同类新闻
最新资讯
最新发布
供求信息
最受欢迎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百度推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陇ICP备19001095号